内容摘要:
小微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作业 考核 论文 答案 一请联系 微--xhmcz122
Q-210969415

小微企业员工激励问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以下是对该问题的初步研究:
-
绩效奖励制度:建立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和奖励体系,奖励员工在工作表现和业绩方面的突出表现。尽管小微企业资源有限,但可以采取灵活的奖励方式,如公开表彰、小额奖金、福利待遇或灵活工作时间安排,用以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
-
培训和发展机会:尽量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帮助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虽然小微企业的培训资源可能有限,但可以通过与其他机构或专业人士合作,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培训,或者通过内部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承来提供培训机会。
-
职业发展规划: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期望。尽量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线图,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供晋升和岗位轮岗的机会,让员工感受到个人成长的机会和前景,从而增加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满意度。
-
团队合作和认可:鼓励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定期的团队会议和分享会,提倡员工间的沟通和互助,同时及时认可员工的贡献和成就,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
工作环境和待遇:尽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提供舒适的办公设施、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公平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怀与支持,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总体而言,针对小微企业员工激励问题,重点在于合理运用有限的资源,通过绩效奖励制度、培训发展、职业发展规划、团队合作认可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等方面,积极激励员工,提高他们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促进企业的发展与成功。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2.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A.自主学习
B.他主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3.下列关于经验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课程强调和突出学习者作为主体的角色以及在课程中的体验。
B.课程体系是以相应学科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组织的。
C.课程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
D.课程是以学习者实践活动的形式实施的。
4.下列关于教师角色的定位,不正确的是(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学校发展的经营者
D.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5.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
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这种研究属于( )
A.理论研究
B.行动研究
C.课堂人种志研究
D.个案研究
6.有学者认为:课程即学科,强调受教育课程体系是以相应学科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组织,课程应该分科开设。这种课程观属于( )
A.课程即经验
B.课程即活动
C.课程即知识
D.课程即计划
7.运用文化人类学的人种志研究方法对课堂中的群体进行研究,试图最真实自然地揭示这一文化群体中人们的行为方式、意义、价值、观点和动机等。这种研究属于( )
A.行动研究
B.课堂人种志研究
C.理论研究
D.个案研究
8.在教育目标的层次体系中,具体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属于(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9.下面不属于教师的权利的是( )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权
C.外交豁免权
D.报酬待遇权
10.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层级理论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二、判断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
2.遗传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
3.新手教师处理问题时,刻板地依赖特定的原则、规范和计划。( )
4.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
5.“ 认识发展说”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存在,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确证、生成和发展。( )
6.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
7.放任型师生关系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懒惰的品行和懦弱、自卑的性格。( )
8.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
9.新课程的课程观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教师开发走向专家研制,由学生经验走向学科内容。( )
10.日常性评价以隐性方式渗透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的各种活动之中,所以被称为教育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 )
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计60分 )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备课。
2.结合实际论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3.结合实际论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